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增广贤文》
:

杂阿含经

杂阿含经

作者: 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点校

出版社: 宗教文化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9-03

价格: 58.00

ISBN: 9787801232113

扫码右侧二维码

内容简介:

《杂阿含经》五十卷,南朝刘宋元嘉二十年(443)求那跋陀罗译,系佛陀在世时为比丘、 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子、天女等开示四圣谛、八圣道、十二因缘的教授、教诫,为修禅者必习的法门。   佛陀涅檠后的三个月,大迦叶率领五百阿罗汉在耆阐崛出的毕钵罗窟举行结集,将佛陀近五十年所传播的教法重新梳理一遍,由大迦叶发问,阿难口诵佛陀一生的教法,其中便有《杂阿含经》,此后《杂阿含经》在印度各派中代代传承。   佛教传入中国后,适值大乘佛教兴起,因没有全面理解阿含经,隋唐时期将之判为小教,致使后来的佛教徒很少重视该经。近代以来,随着国内外对阿含经的深入研究,人们逐渐认识到了其保存了原始佛教的风貌,最能体现佛陀出世的本怀。为了满足佛教学者和佛教徒的需要,我们以高丽藏为底本,参考近现代研究整理成果,重新整理出版。

目录:

(上册) 总序 五阴诵第一 卷第一(一――三二) 卷第二(三三――五八) 卷第三(五九――八七) 卷第四(八八――一○二) 卷第五(一○三――一一○) 卷第六(一一一――一三八) 卷第七(一三九――一八七) 六入处诵第二 卷第八(一八八――二二九) 卷第九(二三○――二五五) 卷第十(二五六――二七二) 卷第十一(二七三――二八二) 杂因诵第三 卷第十二(二八三――三○三) 卷第十三(三○四――三四二) 卷第十四(三四三――三六四) 卷第十五(三六五――四○六) 卷第十六(四○七――四五四) 卷第十七(四五五――四八九) (中册) 卷第十八(四九○――五○三) 卷第十九(五○四――五三六) 卷第二十(五三七一―五五八) 卷第二十一(五五九――五七五) 卷第二十二(五七六――六○三) 卷第二十三(六○四) 道品诵第四 卷第二十四(六○五――六三九) 卷第二十五(六四○――六四一) 卷第二十六(六四二――七一一) 卷第二十七(七一二――七四七) 卷第二十八(七四八――七九六) 卷第二十九(七九七――八二九) 卷第三十(八三○――八六九) 卷第三十一(八六一――九○四) 卷第三十二(九○五――九一八) 卷第三十三(九一九――九三九) 卷第三十四(九四○――九六九) (下册) 卷第三十五(九七○――九九二) 卷第三十六(九九三――一○二二) 卷第三十七(一○二三――一○六一) 八众诵第五 卷第三十八(一○六二――一○八○) 卷第三十九(一○八一――一一○三) 卷第四十(一一○四――一一二○) 卷第四十一(一一二一一―一一四四) 卷第四十二(一一四五――一一六三) 卷第四十三(一一六四――一一七七) 卷第四十四(一一七八――一一九七) 卷第四十五(一一九八一―一二二一) 卷第四十六(一二二二――一二四○) 卷第四十七(一二四一――一二六六) 卷第四十八(一二六七――一二九三) 卷第四十九(一二九四――一三二四) 卷第五十(一三二五――一三六二)

相关推荐

追问
2024-12-22 9.1k
长安的荔枝
2024-12-22 4.5k

评论

2024-06-23 07:25:14
灵风发表
在茫茫佛法海洋中,杂阿含经宛如一颗璀璨明珠,照亮了我修行之路。其质朴无华的语言,简洁明快的教导,让我深深感受到佛陀的悲悯与智慧。每当研习这部经典,我都会沉醉其中,获益匪浅,让我对佛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悟。
2024-06-23 07:25:14
清风发表
杂阿含经,一部饱含古朴气息的佛教经典,如同一缕拂面的清风,沁人心脾。书中记录了佛陀为不同根基的众生开示的法门,循循善诱,引领众生走向解脱之道。研读此经,犹如置身于佛陀的时代,聆听佛陀的教诲,让我对佛教的起源和发展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2024-06-23 07:25:14
菩提发表
杂阿含经,如同一盏明灯,指引我探索佛法的奥秘。其所载四圣谛、八圣道、十二因缘,是佛教修行之根本,为我搭建了清晰的修行框架。通过对经文的深入研习,我渐渐明了了人生的苦集灭道,破除了我执和烦恼,在修行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024-06-23 07:25:14
无尘发表
杂阿含经,一部承载着原始佛教真谛的宝藏。书中收录了佛陀关于缘起、无我、涅槃等重要教法的开示,为我提供了深刻的佛学思想体系。通过对经文的反复诵读和参悟,我逐渐觉察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找到了解决之道,让我在修行之路上更加坚定和清晰。
2024-06-23 07:25:14
慧明发表
杂阿含经,一部凝聚了佛陀智慧的典籍,是佛教徒不可多得的修行指南。其简洁质朴的语言,却蕴含着深奥的法理,仿佛一位睿智的长者,循循善诱地引领我走向解脱之路。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佛陀对众生的慈悲和度化,让我对佛教产生了由衷的敬佩和信仰。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