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50位科学家
内容简介:
每一位阅读“科学时代”――《纽约时报》每周增刊的读者都关注着科学的最新发展。此刊最为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的特色专栏是由Natalie Angier、William J.Broad、Malcolm W.Browne、GinaKolata、Nicholas Wade和John Noble Wilford以及其他资深科学题材文章作者所撰写的“科学家在工作”一栏。本书探究了在前沿科学领域正在开展的理论及实践工作,同时揭示了在此领域后面辛勤工作着的男女科学工作者的远见卓识,这其中包括来自主流和非传统科学团体的带头人。“科学家在工作”专栏带领我们进入科学家非凡而又十分离奇的思想境界,这些天才的超级明星们推动了从数学到医学,从粒子物理学到古生物学等诸多学科知识领域的进步与发展。
目录:
罗尔德・霍夫曼――在原子中寻求美的化学诗人 有一位科学家,与其说他是在科学中求真,不如说他是在科学中求美,这就是霍夫曼博士,他是一位化学诗人,而不是一位化学家。他对化学的看法是:“我热爱化学,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有点儿像人――极为复杂,但总是有形的,总是实在的。”霍夫曼是一系列散文集、评论集和诗集的作者,他认为写作同科研几乎一样重要。 克里斯蒂安娜・纳西莱因-沃尔哈德――移情别忘的“果蝇女士” 移情别恋竟然在科学上也发生,纳西莱因-沃尔哈德博士原本是研究果蝇的,可现在却琢磨斑马鱼。她是世界上第10位荣获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而且魅力非凡。在科学会议上,一些男科学家常常有意无意地找她搭讪。不过,她的作风绝对是不让须眉。在解雇别人时,她常常说:“你还没有走出石器时代!” 斯蒂芬・W・霍金――驾驶轮椅到永恒 看着轮椅中瘫软的霍金博士,人们会想到什么呢?是想到精神对肉体的超越,还是想到黑洞的神奇奥妙,抑或是人类的不可思议?不妨说,椅中的霍金代表着人类胆识的极至:相信宇宙可为一个物种理解,而这个物种只有自己的短暂历史,其形体只限于一个小的世界及其邻近的区域,但却具有一种能包容约150亿年时空的想像力。 艾伦・T・贝克――认知疗法:捉老鼠的猫是好猫 弗洛伊德认为,精神难症的钥匙往往深藏在潜意识中,贝克博士的看法相反,他认为精神难症的钥匙在非常接近自觉意义的“思想问题”中,他的格言是:“表象下面有隐情。”作为认识疗法的创始人,贝克博士信奉实用主义,不管白猫黑猫,捉老鼠的猫,就是好猫。 安德华・奥・威尔逊――生物学家的知识统一之梦 威尔逊博士是一个“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科学家,他企图以生物学为基础,合并知识的所有分支,包括经学和宗教。他是一位基因决定论者,认为人性可由基因来概括,他甚至为同性恋找到了基因上的理由。威尔逊曾开玩笑说,马克思的理论是正确的,它正确适用于蚂蚁社会。他是靠研究蚂蚁起家的。 卡里・拉森――回到画架旁的生物爱好者 一只雌螳螂对另一只雌螳螂说:“你怎么能含沙射影地说我吃了你的丈夫?”――拉森先生喜欢拿动物开玩笑,也喜欢拿自己开玩笑,比如有人问他身有多高,他常常说:“运气好的话,连鞋一块算是5英尺10英寸。”不过,拉森先生虽置身于此书之中,但他不是一位科学家,而是一位科学迷。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