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明代谚语
:

说扬州

说扬州

作者: 安东篱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 2007-8

价格: 39.00元

ISBN: 9787101055214

扫码右侧二维码

作者简介:

安东篱(Antonia Finnane),本科毕业于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中国改革开放之初曾经在南京大学留学,后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跟随著名华裔学者王赓武教授研习东亚史并获得博士学位(1985年)。现为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历史系副教授,主要从事16—20世纪中国社会和文化史研究,重点关注城市、消费、时尚、视觉文化、阶级、族群和性别关系等问题,近年来在这些方面发表过一系列论著,在美国的中国研究领域产生了较大影响。

内容简介:

《说扬州:1550—1850年的一座中国城市》一书在2006年获美国亚洲研究协会2005年度“列文森奖”,该奖项是为奖励在美国出版的对中国历史、文化、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研究做出贡献的杰出学术著作。该书以明清时期扬州的徽州盐商之兴衰,及其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为核心线索,以细腻的笔触详细再现了18世纪中国最富庶的城市——扬州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入剖析了城市与腹地、土著与移民、经济与政治、商人与士人、盐政与水利,以及徽州与扬州等方面的复杂关系。该书对一些重要学术问题有新鲜的阐释和推进,比如关于盐商赞助文学活动之性质、盐商与士大夫交往之社会学意义,以及清代中国的社会流动和士、商边界的模糊问题等,在进行细致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进一步完善和推进了何炳棣等权威学者的观点。本书为国外明清史、城市史、社会文化史研究方面的新近力作,其研究视角和方法反映了国外新文化史学的最新趋势,全书的结构和文笔又很好地体现了史学叙事的传统魅力。

目录:

序 第一部分 基础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名字和一个地方 一 城市与帝国 二 城与府 三 一个中心地? 第二部分 从明到清 第三章 商人之城 一 两淮盐政与明代扬州 二 西商 三 徽商 四 晚明扬州的一个徽人家族 第四章 扬州十日 一 满洲与明朝的灭亡 二 “扬州十日记”:前六日 三 另类历史之一:郑元勋 四 另类历史之二:宗灏 五 “扬州十日记”:后四日 第五章 忠义之城 一 重建和复兴 二 重写扬州 三 变迁 第三部分城市与腹地 第六章 盐务管理 一 君主与商人 二 专卖商及其财富 三 商人与制盐者 四 盐务官员 五 走私者 六城市、食盐与基础结构 第七章 水利 一 水利设施 二 治水 三 盐政与水利管理 四城市与腹地 第八章 塑造城市 一 新城的空间分化 二 扬州的园林和城外的扩张 三 园林与城市文化 四 旅游业的黄金时代 五 城市的衰落 第四部分 徽城,扬城 第九章 妇女之城 一 妇女的形象 二 消费者与生产者 三 扬州及其“他者” 第十章 徽州的兴盛 一 徽州殖民地 二 同乡组织 三 慈善活动 四 城与府 五 社会边界的模糊? …… 第十一章 一座移民城市中的故乡 结语 第十二章 宛如一梦 附录 征引文献 表格、地图和图片目录

相关推荐

追问
2024-10-28 8.9k
长安的荔枝
2024-10-29 4.2k

评论

2024-06-23 21:13:08
读书郎发表
《说扬州》一书可谓一部明清史和城市史的经典著作,安东篱教授以扬州为窗口,深入剖析了这一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为我们呈现出一幅栩栩如生的扬州社会图景。书中对盐商赞助文学活动、盐商与士大夫交往的社会学意义等问题的探讨,颇具新意,值得细细品味。
2024-06-23 21:13:08
江南烟雨发表
作为一部国外明清史著作,《说扬州》兼具学术性与可读性。安东篱教授以其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史料,勾勒出扬州从兴盛到衰落的全景。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对徽州盐商群体的深入研究,为我们了解当时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流动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2024-06-23 21:13:08
史海探戈发表
《说扬州》一书视角独特,以扬州这座城市为切入点,探讨了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的方方面面。作者的笔触细腻而生动,无论是对城市生活的描绘,还是对盐商、士人、徽州人的分析,都让人印象深刻。这是一部值得反复咀嚼的好书。
2024-06-23 21:13:08
翰墨轩发表
安东篱教授的《说扬州》是近年来明清史研究领域的一部力作。该书以扬州为个案,深入考察了城市与腹地、土著与移民、经济与政治、商人与士人等复杂的关系,对清代中国的社会流动和士、商边界的模糊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堪称一部新文化史研究的典范之作。
2024-06-23 21:13:08
青灯古卷发表
《说扬州》一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其对盐商群体的深入研究。作者通过大量史料的梳理和分析,揭示了盐商在扬州社会经济文化中的重要作用,纠正了以往学界对其的偏见。同时,书中对盐商与士大夫交往的社会学意义的探讨,也为我们理解清代中国社会提供了新的视角。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