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理求索
作者简介:
一代人只能做属于他那一代的事。 我是江苏常州人,生于中国抗战危难的1941年。脑海中留有日本兵在太阳旗下持枪站在老家中山门城门口的最初印象。父亲带我和胞姐到南大街观看抗战胜利大游行铁定是记住了,因为那一天姐姐被人群冲散而丢失。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我8岁,念三年级,已经懂事。20世纪50年代的“镇反”、“三反”、“五反”、“公私合营”、“反右派”、“大跃进”,我都有感受,有些是通过家庭和社会关系的影响间接感受,有些是我直接参与而不能忘怀。幸好在政治运动频发的那个时代,我念书的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质量较好,打下了后来有用的一点基础。1959年进北大赶上“困难时期”,大学毕业时“困难时期”刚完,风华正茂,盼望着支援边疆、建设祖国。很遗憾毕业留校刚刚备课《世界地理》,没有来得及上讲台,就赶上一年农村“四清”和十年“文革”。与很多人相比,我还算幸运地接受了完整的大学本科教育。特别要“感谢”史无前例的“文革”,在让国家和百姓遭难的漫长岁月里,促使我树立了独立思考的精神。“文革”后期在“复课闹革命”中开始接触一点业务,1978年以后才真正安顿下来,一心一意从事自己的专业,直至2006年六十五岁时退休。我的成长与新中国成立六十年完全重叠,有幸见证祖国改革开放、由弱变强的伟大历程。 可以说,我属于五星红旗下见识过诸多曲折的有文化、有理想、爱祖国的“四零后”一代。充分了解国情、有独立人格精神是我从事中国城市研究的优势;但历史让我错过了深造的机会,成为后来发展的“短板”。 我能做哪些事?我与地理有缘。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喜欢地理课,初中就订阅《地理知识》,给老师画地理教学挂图,高中开始梦想当地理学家,大学如愿读北大经济地理专业,毕业后又在母校从教。受上世纪七十年代参与北京、邯郸、承德、芜湖等城市规划的启示,1978年开始进入城市地理学这个在中国几乎空白的领域。自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至新中国成立,城市地理在我国只有不多几篇论文,作为一门独立的学问一直没有出现在大学讲堂。1949年以后,它更是政治批判的对象。受当时我国城市地理学的“本底”环境决定,我的探索首先从学习西方成果和探讨中国问题开始。
内容简介:
《城市地理求索:周一星自选集》不仅见证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城市地理学的进展,更反映了作者从事中国城市地理研究的治学经验、研究轨迹和心路历程。作为作者已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城市地理学》的姊妹篇,《城市地理求索:周一星自选集》可供从事城市地理、城市规划及相关领域的教学、科研和实际工作者参考。
目录:
自序 在实践中蓬勃发展的城市地理学 城市化与国民生产总值关系的规律性探讨 北京城市气温与下垫面结构关系的分析 关于我国城市规划中确定城市性质问题 关于我国城镇化的几个问题 论我国城镇化的地域差异一 城市发展战略要有阶段论观点 确定城市性质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The Future of Urbanization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方法及问题 Definitions of Urban Places and Statistical Standards of Urban Population in China:Problems and Solutions 我国城镇等级体系变动的回顾及其省区地域类型 中国城市(包括辖县)的工业职能分类——理论、方法和结果 中国城市工业产出水平与城市规模的关系 城市总体规划中的风象原则 对我国城市发展方针的讨论 中国城市工业经济效益的多因素分析 The Metropolitan Interlocking Region in China:A Preliminary Hypothesis 关于我国市镇人口的几个问题 论中国城市发展的规模政策 中国城市化面临的基本问题 中国的城市地理学:评价和展望 市带县体制对辖县经济影响的问卷调查分析 对我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市镇人口比重的分析 《城市地理学》前言 对北京城市规划指导思想的几点思考 建立中国城市的实体地域概念 城市体系规模结构分析的两个误区 主要经济联系方向论 北京的郊区化及引发的思考 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应避免“就区域论区域 再论中国城市的职能分类 中国乡村一城市转型的基础环节:乡镇企业的集中布局——考察“孙耿模式”有感 The Prospect:of International Cities in(2hina 二十世纪的中国城市地理学 中国都市区和都市连绵区研究 中国大城市的郊区化趋势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中国城市化的新机制、新现象及要解决的新问题 从94届AAG年会看美国地理学研究的若干动向 人文地理研究能为制订国家政策作贡献:以城市发展方针研究为例 济宁曲阜都市区发展战略规划探讨 应用“主城”概念要注意的问题 改革开放条件下的中国城市经济区 认识上海,发展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为深圳建设国际化城市进一言 强化山东区域优势的龙头带动战略 基于五普数据对我国及各省城镇化水平值的修补 中国城市人口规模结构的重构(I) 中国城市人口规模结构的重构(II) 就城市郊区化的几个问题与张骁鸣讨论 城市研究的第一科学问题是基本概念的正确性 关于中国城镇化速度的思考 边缘的增长——新的中国大都市 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中美地理学交流30年:我的回眸 附录一 人生足迹 附录二 文字采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