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
作者简介:
弗里德里希· 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1844—1900) ,德国哲学家。出生于德国东部吕采恩镇勒肯村的一个牧师家庭。1864年入波恩大学学习神学和古典语文学,次年放弃神学,转入莱比锡大学专攻古典语文学,深受导师里奇尔赏识。在此期间,喜欢上叔本华哲学,结识瓦格纳,二者对其思想皆产生巨大影响,日后又成为他主要的批判对象。1869年,大学刚毕业,即受聘担任瑞士巴塞尔大学古典语文学教授,但其志向在哲学。1872年初,出版《悲剧的诞生》 ,奠定了一生的主要哲学思想。巴塞尔时期还出版了《不合时宜的考察》 、 《人性的,太人性的》 。1879年,因健康恶化提前退休,此后辗转于意大利、法国、瑞士、德国南部,在飘泊中写了大部分著作,包括《朝霞》 、《快乐的科学》 、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 《善恶的彼岸》 、 《道德的谱系》 、 《偶像的黄昏》 、 《反基督徒》 、 《看哪这人》等。1889年初,精神失常,直至去世。
内容简介:
尼采在本书中批判了当时德国大学和文科中学教育中存在的两种倾向。一种是扩大教育外延的倾向,大学和文科中学大规模扩招,模糊了精英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界限,使教育沦为谋生的手段。另一种是缩小教育内涵的倾向,削弱人文教育,教育沦为学术分工的工厂和国家利益的工具。在尼采看来,真正的大学和文科中学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哲学悟性、艺术直觉和古典人文修养,为天才的诞生和文化的创造培育适宜的土壤。
目录:
目录 译者导言:教育何为? 一、关于《论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 二、教育中的两种错误倾向 三、两种倾向在新闻界合流 四、天才是教育的目标 五、真正的教育之内涵 六、教育的可悲现状 论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 导言 前言 第一讲 现代教育的两种倾向 第二讲 人文教育始于严格的语言训练 第三讲 教育的使命是使天才得到养育和支持 第四讲 教育机构与生计机构的对立 第五讲 衡量大学教育的三个尺度 重要语词译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