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
--《警世通言》
:

伏尔加河的呻吟

伏尔加河的呻吟

作者: 汪介之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7

价格: 48.00元

ISBN: 9787544726801

扫码右侧二维码

作者简介:

汪介之,安徽庐江人,1986年6月毕业于吉林大学研究生院,1994—1995年曾前往俄罗斯莫斯科普希金语言学院访学。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研究所所长,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学科带头人,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理事,江苏省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主要从事俄罗斯文学、中外文学关系研究,已出版《俄罗斯命运的回声:高尔基的思想与艺术探索》、《选择与失落:中俄文学关系的文化观照》、《现代俄罗斯文学史纲》、《20世纪俄罗斯文学批评史》(合著)、《悠远的回响:俄罗斯作家与中国文化》(合著)、《远逝的光华:白银时代的俄罗斯文化》、《回望与沉思:俄苏文论在20世纪中国文坛》、《流亡者的乡愁:俄罗斯域外文学与本土文学关系述评》、《文学接受与当代解读——20世纪中国文学语境中国的俄罗斯文学》等学术专著9部,主编《白银时代名人剪影》、《外国文学教程》、《20世纪欧美文学史》、《跨文化语境中的比较文学》、《欧美文学评论选》等高校教材或编著7部;在《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研究》、《中国比较文学》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并有译作多篇在《世界文学》、《俄罗斯文艺》等期刊上发表。曾主持完成“20世纪俄罗斯文学研究”、“中俄文学理论比较研究”,“20世纪俄罗斯侨民文学与本土文学关系研究”、“高尔基晚期思想与创作研究”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的研究,并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全国高校外国文学教学研究会首届优秀著作奖,江苏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全国优秀外国文学图书奖,江苏省外国语言文学与翻译研究优秀成果奖。

内容简介:

以下问题也许是很多读者感兴趣的,阅读《伏尔加河的呻吟:高尔基的最后二十年》一书会找到有趣的答案。 为什么高尔基这只曾经热情呼唤过1905年革命风暴的“海燕”,竟在十月革命前后连续发表了80余篇文字,表达了自己的“不合时宜的思想”? 为什么这位被称为“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的作家,却在布尔什维克夺取政权后离开了俄国,长期流落异邦? 为什么他在1928年首次回到苏联后,一方面被奉为贵宾,受到高规格的礼遇,另一方面仍继续受到明暗不一的批判、指责和抵制;在那以后的数年中,他一直来往奔波于莫斯科和索伦托之间,直到1933年才最终选择了回国定居? 为什么他一直漠视苏联国家出版局负责人对他的反复催促,拒绝撰写《斯大林传》?他对当时的苏联社会现实、个人崇拜和文坛状况究竟持什么样的态度? 为什么高尔基被说成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奠基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这个概念究竟是谁首先提出来的?它是如何被确立为“苏联文学的基本创作方法”的? 为什么关于高尔基的死因,历来有多种不同的说法,令人真假莫辨?他究竟是自然死亡,还是被杀害的?如何解释他去世前周围出现的一系列反常现象? 为什么一提起高尔基,人们立即就只想到他的《母亲》、《海燕之歌》等少数几部早期作品?他后来还写有哪些作品,它们究竟有何价值? 高尔基是20世纪俄罗斯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也是对中国文学影响最大的外国作家之一,但是对于他的评价,却历来众说纷纭。苏联解体后,各种不同观点的交叉更为突出,而对于他生命的最后20年(1917—1936)时间内的思想、社会活动、文学活动与创作成就,人们的评价更不一致,相互冲突的意见一直存在,无论在俄罗斯、西方各国还是在中国评论界,情况都是如此。《伏尔加河的呻吟:高尔基的最后二十年》一书从文学史实和作家创作的实际出发,依据详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认真梳理了“高尔基的最后20年”中对当时一系列重要社会事件和文学现象的反应,考察了他与苏联领导层的关系,在其社会与文学活动、言论与创作的紧密联系中引领我们走进其精神世界,对他最后阶段的思想探索和艺术创作做出了力求客观、公正和实事求是的评说。 《伏尔加河的呻吟:高尔基的最后二十年》一书作者认为,正如任何伟大的历史人物一样,高尔基并不是完人,他在自己生命的最后阶段所说和所做的一切,无疑不是完美的,他也充满着思想矛盾与精神痛苦。他始终不渝地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保护知识分子,力图维护苏联在世界上、特别是在西方民主知识分子面前的美好形象,一直寄希望于科学和文化的振兴与繁荣,然而他既无力拯救所有受到不公正对待的人们,更不可能从根本上阻止个人崇拜的蔓延和极左路线的推行;既不可能超越时代,也不可能超越人类的认识水平去解决那些不断困扰着他的矛盾和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高尔基的晚期思想和精神特点,对于20世纪追求人类进步的知识分子来说,无疑具有某种典型性。高尔基的创作,是俄罗斯民族走向现代的艰难历程的一种独特回声,并已成为这个民族的一份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

目录:

目录 1前言1一高尔基晚期思想与创作研究史描述 1 1. 俄罗斯国内评论者的评价 11 2. 俄罗斯域外批评界的评说 21 3. 西方评论界的观点 27 4. 中国评论者们的见解 36 二风云变幻的年代(1917—1921) 36 1. 回溯:1905年革命后作家思维热点的转移 43 2. 二月革命后的高尔基 51 3. 高尔基在十月革命胜利初年 63 4. 1921年:离开俄罗斯 78 三革命与文化忧思录 ——关于《不合时宜的思想》 78 1. 《不合时宜的思想》的版本考察 84 2. 历史转折期的独特编年史 98 3. 《不合时宜的思想》与高尔基思想的发展 109 四域外文学生涯(1921—1928) 109 1. 从柏林到索伦托 129 2. 在域外俄罗斯作家中 159 3. 天涯何处是归程? 173 五“俄罗斯人之书” ——20世纪20年代前半期高尔基的创作 174 1. 一篇“忧郁的随笔”:《论俄国农民》 182 2. 《我的大学》与自传三部曲的续篇 193 3. “俄罗斯人剪影”:《日记片断•回忆录》 207 4. 《1922—1924年短篇小说集》及其他 225 5. 俄国资产阶级独特命运的艺术写照 ——关于《阿尔塔莫诺夫家的事业》 238 六来往于索伦托和莫斯科之间(1928—1933) 239 1. 初返故土与《苏联游记》 249 2. 面对荆棘丛生的政治领域 261 3. 对国内文学生活的介入 274 4. 保持与俄罗斯域外文学的联系 283 七未完成的探索:《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 284 1. 历来研究者对《萨姆金》的评价 298 2. 一部“认识俄罗斯”的总结告别之书 306 3. 旁观者•灰色人物•反主人公 ——萨姆金形象的内涵与意义 327 4. 《萨姆金》的叙事艺术与形式探索 342 八无法平静的最后岁月(1933—1936) 343 1. 在“领袖至上主义”盛行的年代 360 2.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和第一次作家代表大会 369 3. 从讨论文学语言到批判形式主义 379 4. 高尔基的去世 397 结 语 401高尔基晚期文学与文化活动年表(1917—1936) 411参考文献 419后 记

相关推荐

追问
2024-11-18 9k
长安的荔枝
2024-11-19 4.3k

评论

暂无评论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