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评书生
内容简介:
本书以著名评书艺术家贾建国、连丽如夫妇从艺五十余年的艺术人生为主线,通过他们对生活的真实还原,从而为读者展现出一幅评书艺术传承发展的美丽画卷。本书共16章,自“评书世家”起,包括呕心沥血的说书人的坎坷经历、北京评书艺术的起起伏伏,以及各种人情世态,对父母、对亲朋、对同行、对徒弟,有亲情、有爱情、有道义、有恩怨,最后至“传承发展”结束。书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夫妇二人对评书,乃至对传统文化的那份执着和挚爱。全书语言尽量保持口述人的风格特色,专门术语和北京方言均加以注解,各阶段照片资料丰富,可读性极强。
目录:
一、评书世家 小时候这些事和说书好像没什么关系,但冥冥之中又好像很有关系。 1. 三十多口的大家庭…………001 2. 会抽烟的七姑娘…………006 3. 曲艺戏曲界的邻居们…………009 4. 想考北大数学系的中学生…………015 5.“爸爸不让我接触评书”…………019 6. 六岁登台贾建国…………023 二、第一个评书女演员 我是“咬着黄瓜尾巴”来的,刚生下来比较甜,没几年就不行了,但这 对我的性格养成也有好处。没有“反右”,我说不了评书,这么多年有 这么口气一直顶着我,支撑着我。 1.“为什么把我爸爸打成右派”…………033 2. 退学听书…………039 3. 新书小组与宣武说唱团…………044 4. 不太适应环境的新学员…………049 5. 团里不同意我和贾建国谈恋爱…………052 6. 凤凰厅一个月,一辈子得父爱…………059 7. 第一次亮报儿说《三国》:我叫连丽如…………063 三、懂多大人情说多大书 19 岁的我问爸爸:“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评书艺术家?”爸爸说:“要想 成为一个艺术家,你再聪明,再能干,再能说,可是有一样你记住:说 透人情方是书,懂多大人情说多大书。心眼儿窄的人绝说不了肚量宽的 书。你将来懂得人情世态了,必能成家。” 1. 懂多大人情说多大书…………067 2. 贾建国当兵三年…………070 3. 为结婚一“闯”部队…………075 4. 与命相争…………080 5. 为孩子再“闯”部队…………084 6. 团里要开除我…………086 7. 夜里哭着唱单弦…………090 四、十二年没上台说书 彭俐先生写的《醒木惊天连阔如》里有这么几句话:“当一个人的尊严 被无情践踏的时候,心理的压抑和愤懑会凝聚成一种力量,一种反弹, 性格越是坚强,反作用力就越是巨大,有时会持续一生,缔造辉煌。” 虽然说得有点儿过高,但是我觉得自己确实是这样的人。这12 年不光 是我个人受到打击,评书界也受到了巨大打击。 1.1966 年,还不知道说唱团就要解散…………095 2. 去北京食品厂当工人…………097 3. 父亲走了—“也不知道你们还能不能说书”…………099 4. 放不下的曲艺…………106 5. 差点儿成了反革命…………107 6. 王张江姚连?!…………109 五、1979 年 北京宣武说唱团1979 年9 月12 日恢复,9 月16 日我就上地演出。从 1967 年7 月转业去北京食品厂收汽水瓶子,到1979 年回到宣武说唱团, 整整12 年,我快38 岁了,已然不会说书了。 1. 已然不会说书了…………113 2. 从查资料开始…………115 3. 恢复宣武说唱团…………117 4. 看到“连丽如”三个字,眼泪下来了…………120 5. 为父亲跑平反…………124 六、为北京评书闯关东 回首看人生,沧桑一生情。壮志成大业,只身闯关东。如果当时不是两 进哈尔滨录《东汉》,就没有人知道连丽如是谁。全国几十家电台连播 连丽如的《东汉》,使我名声鹊起,这是头闯关东。 1. 刘兰芳进北京…………131 2. 北京的评书太弱了…………133 3. 寻找机会上电台…………134 4. 到东北说书去…………136 5. 哈尔滨电台录《东汉》…………138 6. 录完《东汉》,母亲哭了…………142 七、盛极一时 电视评书 要说录电视评书,可能连丽如录得也不晚,但现在大家印象中的第一次 电视评书是田连元的《杨家将》。为什么没有人知道连丽如的电视评书, 而知道田连元的电视评书?这就是一个人要打算成事,天时、地利、人 和,缺一不可。 1. 李鑫荃一句话错失良机…………147 2. 最早的电视评书…………150 3. 千山书荟交益友…………152 4.《东汉》、《三国》上电视…………160 5. 两部《三国》一“打架”,错过北京电视台…………162 6. 被更多的电视观众认识,从《康熙私访》开始…………167 7. 和电视台的官司打赢了…………172 八、永远的书馆 从1979 年宣武说唱团恢复以来,没有现成的书馆了,我和贾建国就一 直在打地、开荒,再打地、再开荒……录完电视评书《康熙私访》之后, 我说:“我还得回书馆,这一辈子我就是书馆情结,我离不开书馆!” 为什么?为了评书的传承,也为了舍不得扔掉的评书演员的真功夫。 1. 没有现成的书馆了…………179 2. 木板房里把地扎…………181 3. 鼓楼的回忆…………183 4. 去农村开书馆…………187 5. 宣武公园,说《隋唐》,摘“鬼脸儿”…………189 6. 差点儿死在天桥…………194 7. 地坛庙会贾掌柜…………198 8. 我图什么…………206 九、转折点上—调入煤矿文工团 原来在宣武说唱团,为了说评书,我得想办法挣工资,养家糊口,我得 为一场演出补助那两毛五活着。而调到中国煤矿文工团,我没有这种精 神负担。王昌厚老团长希望把我们调过去,就是希望我们没有这种压力, 全身心地研究发展北京评书。 1. 遇上王昌厚老团长…………209 2. 下煤矿…………211 3. 石嘴山贾建国说书再惹事…………215 4. 评上国家一级演员,贾建国说“咱们离婚吧”…………221 十、一个人不叫评书界 一个人不叫评书界,只有大家共同在评书领域中努力奋斗,才叫评书界。 1. 永远不参赛…………225 2. 全国评书评话艺术座谈会没我…………227 3. 田连元说:“你真是在这儿奉献呢!” 单田芳说:“你太刚强了!”…………229 4. 我参加的几次书荟…………234 十一、把评书带向世界—新加坡、马来西亚 连丽如出国只有一个目的:推广中国评书艺术。在新加坡,国际广播电 台第一次专门为评书开了专场,面向全世界华人广播;在马来西亚,当 地人第一次听到了现场评书,他们说“听连女士说《三国》好像是一阵 风潮”。中国评书开始走向世界。 1. 去新加坡,第一次走出中国…………245 2. 新加坡国际广播电台开书场…………251 3. 狮城客串主持人…………257 4. 马来西亚疯《三国》…………264 十二、把评书带向世界—美国 在美国,评书走进了哈佛大学等众多名校,连听不懂中国话的外国人都 被吸引了,说:“你的声音和你的表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抑扬顿挫, 有一种音乐感。” 在洛杉矶侨二中心,第一天,很多年轻人开车陪父母 来听书;第二天,本来都不知道评书为何物的儿女主动问父母:“您还 去不去了?我们还想去。” 1. 结识常春藤名校教授白素贞…………273 2. 北京评书进哈佛…………277 3. 把曹宝禄的录像从美国带回来…………289 4. 华盛顿史密森尼“洋庙会”…………292 5. 书馆开到洛杉矶…………295 十三、书“外”的功夫 无论是开古玩店,还是小说朗诵, 参演电视剧, 客串主持人,我都感觉 是评书给了我文化底蕴,没有评书的积累,我做不好这些。反过来,在 做这些的同时,又加深了我对评书的理解。 1. 开古玩店的说书人…………299 2.《康熙私访》与《康熙微服私访》…………306 3.《鹿鼎记》—小说朗诵与评书…………310 4. 新的尝试:动漫评书与音像制品…………318 5. 父亲的三段绝版录音和遗著…………321 6. 连丽如书场…………326 7.《采桑子》里的大福晋…………332 十四、连派评书 启功先生曾为连派评书题词:辞气力与宋元角,史通学补谈迁疏 欧阳中石先生曾为连派评书题词:敬亭遗韵 1. 重“评”才叫评书…………339 2. 连派评书的“文”…………343 3. 连派评书的“精气神”…………346 4. 评书与京剧…………348 5. 说透人情方是书…………351 十五、传承 我现在把自己摆到一个传承的位置,我觉得我摆得很正。 1. 再开书馆—小梨园和月明楼…………357 2. 北京评书的非遗传承人…………366 3. 收徒…………368 4. 宣南、崇文、东城—年轻人的舞台…………382 十六、弟子儿女说 老两口对评书的爱,一辈子对评书全身心的投入与付出,是我们谁也比 不了的! 1. 王玥波:“我为评书生”,人家敢这么说,人家就是这么做的… ˇ391 2. 李菁:连派第四代都是连先生亲自带着…………395 3. 吴荻:敬、 爱、传、 承…………399 4. 贾林: 师父现场的控制能力太强了…………401 5. 祝兆良:老两口像父母,比父母还操心…………404 6. 梁彦:如师父所说,做一个能登台说书的曲艺研究者…………407 7. 贾琳、郑昕:爸爸妈妈跟徒弟说的话比跟我们说的话多多了…………410 附录一 贾建国、连丽如出版评书文本目录…………413 附录二 贾建国、连丽如评书音像制品目录…………414 后 记…………415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