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摄像机:主观电影和散文影片
作者简介:
Laura Rascaroli is Senior Lecturer and co-director of Film and Screen Media at University College Cork, Ireland. With Ewa Mazierska, she authored From Moscow to Madrid: European Cities, Postmodern Cinema (2003), The Cinema of Nanni Moretti: Dreams and Diaries (2004), and Crossing New Europe: Postmodern Travel and the European Road Movie (2006). She also edited the volumes The Cause of Cosmopolitanism: Dispositions, Models, Transformations (2010), with Patrick O’Donovan, and Antonioni: Centenary Essays (2011), with John David Rhodes. She is general editor of Alphaville: Journal of Film and Screen Media. Her monograph The Personal Camera: Subjective Cinema and the Essay Film was first published in English in 2009. 编者介绍 余天琦,纪录片制作人、学者。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校区电影与媒体研究讲师,剑桥大学社会学硕士、西敏寺大学电影研究博士 。研究纪录片、第一人称非虚构影像、家庭影像、中国电影,并发表国际期刊文章。编有《China’s iGeneration: Cinema and Moving Image Culture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 (英Bloomsbury出版,2014) 。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Art 编委成员。影像作品包括《梦寻深圳》《关于家的记忆》。 译者介绍 洪家春,北京大学学士,香港传播学硕士,美国传媒博士在读,研究新媒体、纪录片创作和纪录片产业。原中央电视台编导、纪录片导演,代表作《在别处》《迷失798》《爱戏如梦》。 马然,女,目前任教于日本国立名古屋大学文学研究科的Global-30英文课程,授课范围以电影研究和文化研究为主。个人研究兴趣包括电影节研究和亚洲独立电影。 吴丹, 1985年出生,在英国获得电影研究硕士学位,专攻香港“后九七”怀旧电影。2012年至今就读于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电影研究专业。博士课题关注中国独立电影的流通以及中国独立电影节在独立电影流通中承担的角色及作用。
内容简介:
《私人摄像机》关注一个越来越受关注的领域:散文电影。第一部分从理论、实践、美学的角度分析散文电影;第二部分关注同源主观第一人称非虚构电影:日记电影、游记、札记和自画像。这些是关于思考、调查以及自我反思的电影形式。导演从镜头后面走到了镜头前,用第一人称的口吻向观众陈述、分享自我。这种作者式、实验、激进式的散文电影属于先锋政治电影家族,并且呼应了我们今天需要的更即兴的自传式私人表达形式。本书涉及的导演包括戈达尔、克利斯•马克,哈伦•法罗基、帕索里尼、亚历山大•索科洛夫、安东尼奥尼、费里尼、乔纳斯•米克斯,阿涅斯•瓦尔达等。作者试图对电影体验、作者电影和观众、电影与真实以及主体性给予更新锐的解读。
目录:
1 概论:主观电影和镜头的我/眼睛 37 第一部分|散文电影 38 第一章 散文电影:问题、定义和文本承诺 82 第二章 散文电影中的元批判画外音:哈伦•法罗基,资料影片和作为观者的散文家 122 第三章 经验的博物馆化:克利斯•马克存在于档案馆、博物馆与数据库之间的数字化主体 164 第四章 表演与商议:让-吕克•戈达尔饰演让-吕克•戈达尔 209 第二部分|第一人称电影 210 第五章 第一人称电影:历史、理论与实践 227 第六章 日记电影:亚历山大•索科洛夫的《灵魂之声》与时间之感 294 第七章 笔记本电影: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与无法被制作的电影 350 第八章 自画像电影:米开朗基罗最后的凝视 388 编后记 394 参考文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