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
--《警世通言》
:

奥斯威辛之后

奥斯威辛之后

作者: 王炎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 2007-2

价格: 18.00元

ISBN: 9787108026057

扫码右侧二维码

作者简介:

王炎,1963年生于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毕业,美国Seton Hall大学硕士,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现任职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英语系(兼)副教授,美国Seton Hall大学客座教授。 在《读书》、《天涯》、《书城》、《文艺评论》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多篇,曾出席香港浸会大学“二十世纪中国国际研讨会”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国际研究生会议”等国际会议,并发表学术论文。主持北京外国语大学“文学空间与文化记忆”学术研讨会。2003年7月曾主持中央电视台的“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并多次在北京大学“博士开讲论坛”上就不同问题做学术讲座。

内容简介:

高速运转的电影工业正给我们生产着记忆,它的产品可以按照集成块的方式任意组合我们的过去,记忆的时间性被抽离了。我们有的只是影像化的、超现实的、不可置疑的空间化的过去。人们不必再费神追忆似水年华,也不必再争论历史的真相与再现的可能,更不必思考自己的身份与家族和民族史的关系,超大的银幕“供应”给我们所需的一切,它告诉你是谁,应该如何思考,该如何回忆。 银幕不是一扇透明的窗户,但光影会让我们产生“窥视”历史的幻觉。好莱坞电影已经成为这个时代文化消费的中心话题,大量的历史影片以冲击力很强的史诗性叙事塑造着观众的历史意识。特别是“二战”屠犹题材,这个当代西方政治意识形态中的核心话语,已成为美国学院体系中发展成熟的庞大学科,而影像再现“大屠杀”更隐含着复杂的价值判断。本书以跨学科的视角分析“历史见证”影片银幕背后的意识形态。

相关推荐

追问
2024-11-17 8.9k
长安的荔枝
2024-11-17 4.3k

评论

2024-05-09 08:30:40
书虫小美发表
《奥斯维辛之后》是一本睿智犀利的文化研究论著,深入剖析了电影工业如何操纵我们的历史记忆。作者王炎以透彻的分析和翔实的案例,揭示了好莱坞大片如何通过超现实的影像塑造我们的历史观,而忽略了历史的真实性和复杂性。这本书是一部发人深省的读物,挑战我们对历史和记忆的固有观念。
2024-05-09 08:30:40
历史爱好者发表
作为一名历史爱好者,我非常欣赏《奥斯维辛之后》对历史电影中的意识形态分析。王炎清晰地展示了电影如何可以扭曲甚至重新定义历史事件,塑造观众的看法。本书通过考察《辛德勒的名单》和《钢琴家》等标志性的影片,深入探讨了二战屠犹题材电影中的政治和文化影响。这本著作对于理解媒体对我们集体记忆的影响至关重要。
2024-05-09 08:30:40
影迷小李发表
《奥斯维辛之后》是一部让我大开眼界的著作,它揭开了电影工业背后的阴谋诡计。作者王炎有力地论证了,好莱坞大片并非简单的历史记录,而是精心设计的意识形态工具。本书通过对叙事技巧、视觉效果和情感操纵的分析,令人信服地证明了电影如何潜移默化地塑造我们的世界观。对电影爱好者和关注媒体影响的人来说,这是一本必读之书。
2024-05-09 08:30:40
社会学家小王发表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奥斯维辛之后》提供了对当代媒体文化中历史记忆再现的深刻理解。作者王炎探讨了银幕形象如何影响我们对集体创伤的认知,塑造我们的身份认同和社会价值观。本书对电影的意识形态作用进行了批判性分析,揭示了其在社会建构中的复杂作用。对于研究集体记忆、媒体文化和文化批判的学者来说,这是一本宝贵的资源。
2024-05-09 08:30:40
哲学家小张发表
《奥斯维辛之后》超越了电影研究的范畴,深入探讨了历史见证和记忆本质的哲学问题。作者王炎以海德格尔和阿伦特的思想为基础,论证了电影如何成为一种独特的历史见证形式。本书敏锐地分析了银幕叙事与历史真实性之间的张力,质问了我们如何理解和记忆历史悲剧的可能性。对于哲学家、历史学家和任何思考时间性、见证和记忆本质的人来说,这本书都极具启发性。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