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建筑
作者简介:
汉宝德,台湾东港区人,1934年8月生于山东日照市,抗战与剿匪伴随着他的童年记忆,然世局荒乱之际,汉宝德的父亲仍不忘对子女的教育,对他的未来影响甚巨。民国三十八年随国民党政府来台之后,入马公中学,之后考上台南工学院建筑系,开始其与建筑结缘的一生。后赴美国哈佛大学设计研究院及普林斯顿大学建筑学院就读,获硕士学位。1968年,在私立东海大学建筑系任教。1977年任中兴大学理工学院院长。在教学生涯中,他一方面极力推动建筑的现代化,介绍欧美理论及历史,一方面鼓吹中国传统建筑之研究及台湾地方传统之保存。先后创办并主编《建筑双月刊》、《建筑与计划双月刊》、《境与象双月刊》等建筑杂志,对建筑界的人士及学生影响很大。并在建筑系之课程中,引进设计方法与行为科学之概念,试图提高教学内容。著作及译作数十种。近来并广泛为各报章撰稿,向社会大众介绍建筑科技与生活层面的意义。在教书之余,偶亦有建筑之创作,如台北市中心诊所大夏,对台北市近期高层建筑有一定影响。近更从事传统建筑保存,协助建筑彰化孔庙、鹿港龙山寺等。后负责筹建台中自然博物馆,并任馆长多年,享誉国际。现任台南市艺术院院长。 汉宝德活跃于教育界、建筑界、博物馆界、学术界等,凭着一股为国家做事的热情,努力以赴,成就斐然。其中以国立台中自然科学博物馆及台南艺术学院的创建,从无到有,完成了百年功业,影响台湾人文与科技发展甚巨。 从大学时期创办《百叶窗》开始,办杂志、写评论专栏,汉宝德的文字事业丰硕。除了《建筑》双月刊、《建筑与计划》、《境与象》,他的著作甚丰,有《物象与心境:中国的园林》、《明清建筑二论》、《化外灵手》、《门墙外话》、《建筑.社会与文化》、《风水与环境》、《风情与文物》、《斗拱的起源与发展》、《域外抒情》、《细说建筑》、《建筑的精神向度》、《不耐平凡》、《博物馆管理》、《博物馆展示规划》 、《汉宝德谈美》、《汉宝德谈建筑》、《筑人间-汉宝德回忆录》、《斗拱的起源》 、《明清建筑二论》 、《给年轻建筑师的信》、《透视建筑》、《欧洲建筑散步》等等。
内容简介:
汉宝德先生是专家,也是个“圈内人”,他说建筑是“艺术”,也是“用具 ”,于是作为一个建筑师,不仅要与自己的灵感与图纸打交道,也要与业主,与商业,与政治打交道。他的许多文章的立足点,最后是落在一个建筑师,怎样用自身的艺术责任感乃至社会责任感,做出美好的,有益的作品。——汉宝德自称是一个保守主义者,经世致用与人文关怀在他的行文中是结合在一起的,这也是他在审美上,倾向于和谐质朴,对于形式上的“为颠覆而颠覆”有着尖锐的批评吧。 在《轻利重义的建筑师》一文中,他几乎是有些烦恼地分析:“也许建筑作为一种行业,本质上就是贪婪的,缺乏公益精神。建筑师基本上为有钱人服务,他们的报酬是按建筑造价的比例来收取,努力工作所得到的代价与设计品质高低、投入精力多寡无关,而与花掉业主多少钱有关。所以聪明的建筑师喜欢与拥有政商权力的重要人物为伍,对于社区与大众缺乏兴趣。”对于在台湾出现向社区扎根的建筑师,说明年轻一代不再全然视建筑为商业,而有理想主义的精神出现,投以很大的期待。在这篇文章里,他提到一位建筑师,莫克比(SamuelMockbee),他自建筑系毕业后,从来没有打算去伺候有钱人,也没有在前卫建筑上扬名立万,却决心自我下放,把建筑上学到的东西带到地方上,贡献给社区民众,提升当地建筑的水准。得到教职后,结合同事,利用学生实习的机会,成立“乡村工作室”,在贫穷的阿拉巴马州乡下,替居民解决建筑问题。汉宝德评价说:“有趣的是,这位先生并不是仅仅为乡民解决住的问题,而且还把建筑的水准带到乡间。像他使用捐来的或捡来的材料建屋而屡屡得奖,让人感觉这样的建筑师才是真正结合人文与艺术的建筑师。”而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也记住了这位了不起的建筑师的名字。 作为刊登在《中国时报》上的专栏,这些文章涉及的范围很广,在住宅建筑、校园建筑、公共空间、城市规划等问题上,都有许多精当见解。作为一个非常入世的建筑专家,他对建筑的批评不可避免地蔓延到对社会,对现实的批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他批评时的激越笔调,可以说是中国传统士子的济世精神,在当代的回响。 当然,这本《透视建筑》,还是一本关于建筑的书,虽然没有一个严整的秩序,但是如同陪一位先生聊天,有时比起上课还要得益。其中许多篇目,对当代建筑潮流有着内行的描述与判断,——于是说到这本书的另一个好处,是配图与注解做得精当。在文章之后,能够通过配图,得到一个直观印象,通过注解,对一些名字与概念,有一个认识。它是很适合一个“建筑爱好者”读一读的书。
目录:
代序――辛酸的建筑岁月 请了解建筑,尊重建筑 建筑艺术的复兴 是艺术,也是用具 纯建筑之美 财富、教育与建筑 战争与建筑之间 建筑饥渴症 暂时感的建筑美学 什么是数位建筑? 展示时代的建筑 容许抄袭的艺术 糟蹋建筑的民族 跟着感觉走 征服自然的渴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