镔铁
作者简介:
1966年生于云南盐津。 1989年起定居昆明,现为《昆明日报》文化版和新闻版编辑。 1989年起开始诗歌创作。 1993年开始美术评论创作。 1995年12月在云南美术馆举办“贾薇个人油画作品展”。 1997年4月作品《阿昌和赶马人》、《贾卓之二》等作品四件在德国奥格斯堡画廊展出,两件作品被收藏。 1998年8月与美国艺术家朱利安在云南艺术学院美术馆举办“贾薇、朱利安艺术作品展”。 2001年6月在昆明卡萨布兰卡酒吧举办“贾薇诗歌暨行为、装置艺术展”。 2003年7月和11月分别在昆明诺地卡和云南师范大学举办《黄昏呀啦嗦》实验诗歌戏剧展演。 2003年10月参予中瑞艺术家合作《糖和盐》。 2004年5月前往瑞典继续与瑞典艺术家合作《糖和盐》。 诗歌、小说和美术作品,发表于《南方周末》、《中国油画》、《今日先锋》、《人民文学》、《青年作家》、《天涯》、《中国诗人》等。 ----------------------------------- 蓝皮,1976年生于云南,现居昆明,创建了以网络、媒体及出版策划为主的超级娱乐帝国www.zuolo.com
内容简介:
目录 1、前卫艺术 动荡中的影像和实验:1990年以来的中国先锋摄影——朱其 长在轻飘的红旗下:漫画一代的崛起——朱其 70后艺术:市场改变中国后的一代——朱其 当代艺术的“合法化”与“体制化”难题——管郁达 从性别特征看中国二十世纪的绘画艺术——邹跃进 从“体制”到“圈子”: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前卫艺术状态分析——吴鸿 厕所、卡通与反抗的利润——跨文化的艺术现实及其获利方式——杨小彦 不向西方走,向哪里走?——答友人问——李小山 别期望人们都说你好——《与实验艺术家的谈话(外国部分)》序——杨小彦 奥利瓦不是中国艺术的救星——王林 《收租院》评论管见——王林 90年代中国现代雕塑——冷林 90年代中国实验艺术的体制——皮力 《收租院》的复制与后现代主义——岛子 《给我一个面具》:谢德庆:几乎是一个圣人——邱志杰 “后89”艺术中的无聊感和解构意识——“玩世写实主义”与“政治波普”潮流析——栗宪庭 “拿肉麻当有趣”——在西方殖民与中国被殖民文化政策中的蔡国强——王南溟 “天书”五解——贾方舟 青春残酷:1970年代生的青春艺术现象——朱其 前卫艺术家成功秘诀――仿章克标《文坛登龙术》——吴亮 公共图像与艺术——易英 对艺术家说——李小山 读图时代——杨小彦 观念:艺术的误区——邱志杰 观念性介入,当代绘画的新课题——从张晓刚、石冲作品谈起 ——顾丞峰 亨利•摩尔给我们什么启发——李小山 回到原形:重新评估二十年(1985—2004)——朱其 畸形历史文化环境下的病态激情——关于前卫艺术中“伤害”与“自虐”的辩说——冯博一 九十年代的观念艺术和艺术中的观念性——朱其 具体现实主义——刘小东和他的时代和我们的时代—— 范迪安 卡通了又能怎样?——鲍栋 历史与冲突——许江艺术述评——殷双喜 美术学院培养不出当代艺术家——王南溟 敏感者的心理代偿——朝戈油画语言分析——范迪安 漂亮的和受伤的:九十年代后期的中国当代艺术——朱其 是谁,是什么,代表了中国当代艺术的成就——李小山 试论“版本”与“版本”的转换——陈孝信 是我——90年代中国现代艺术新趋向——冷林 是真问题还是假问题——解读“架上”问题 ——鲁虹 说“反讽”——对一种流行风格的探讨——水天中 态度和图像的实验:1990年代的前卫绘画——朱其 天才出于勤奋,观念来自手工——徐冰的艺术和方法论——高名潞 拓展更新的公众空间——鲁虹 为什么是绘画?为什么是非聚焦?——从一个展览和三个艺术家个案看中国当代绘画的几个新趋势——皮力 我们对奖都太敏感了!──蔡国强和《威尼斯收租院》的版权纠纷——朱其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艺术形态——李小山 现实生存欲求的认同、关注与评判——冯博一 新神话编撰:关于魔法、失乐园和白日梦精神——记刘大鸿的政治象征绘画——朱其 行为艺术的国际化与本土化境遇——岛子 也谈《父亲》这幅画的评价——邵大箴 也谈中国的视觉革命——皮道坚 野生的价值:前卫艺术的体制化问题——王林 艺术≠政治——刘骁纯 引用≠抄袭——刘骁纯 中国当代行为艺术考察报告——高岭 中国前卫艺术现状——李小山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美术形态——李小山 重建艺术与社会的联系——鲁虹 重要的不是艺术——栗宪庭 走出平面的装置艺术——九十年代的中国实验艺术——高岭 2、关于展览 “上海双年展”也要成为“寡头政治”吗?——王南溟 把“中国牌”打回老家去——看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王南溟 策展览方法与艺术批评--关于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及相关艺术问题——黄笃 “从地下走向国外”的状态应该改变 ——上海双年展的价值——文/刘骁纯 上海美术双年展与中国艺术制度的再批评 ——王南溟 双年展:一个等待戈多式的合法化陷阱——朱其 双年展是二年一次的展览吗?——朱其 一个创作时代的终结——兼论第六届全国美展——高名潞 以“虚拟”的方式切入本质——关于“图像的图像——2003中国当代油画邀请展”——鲁虹 中国“双(三)年展”运作机制的社会基础及相关问题——王璜生 3、女性艺术 从“她们”中走来……——徐虹 当代艺术环境和女性艺术批评实践——徐虹 女肖像:是文化的主体,还是文化的“宠物”?—— 陶咏白 女性前卫艺术的八个案例——朱其 为了不再“缺席"的历史——陶咏白 自我探寻中的女性话语——九十年代中国女性艺术扫描——贾方舟 走向自觉的女性绘画——陶咏白 4、中国画 城市•水墨•现代性——殷双喜 传统绘画体系与多元发展趋势——邵大箴 大众文化与水墨创作 ——鲁虹 当代中国画之我见——李小山 关于中国画发展的几个前瞻性问题——浅谈当代实验水墨——鲁红、孙振华 后现代水墨的文化特征——贾方舟 清理实验水墨——鲁虹 实验水墨向何处去——孙振华 水墨画作为一个问题——杨小彦 水墨实验20年 ——一个由“出位”而重新“到位”的精神文化之旅——皮道坚 形式主义的困境——关于水墨艺术的对话——鲁红、孙振华 知识分子画家的精神出发点——范迪安 走向观念表达的水墨艺术——鲁虹 5、关于批评的批评 九十年代以来的独立策展和新生代批评家——朱其 批评家之批评——李小山 批评失衡的时代如何批评——陈履生 如何评价当代艺术作品——以徐冰“9•11尘埃”作品为例——王南溟 增强批评的有效性——关于当代艺术批评的断想——鲁虹 中国90年代的实验美术批评——易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