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
作者简介:
作者 Michael Tanner 哲学家、歌剧评论家,剑桥大学基督圣体学院终身研究员。研究领域:19世纪德国哲学,尤其是黑格尔和尼采;作为文化现象的瓦格纳;艺术哲学;批评与文化研究的当代思潮。著有《叔本华》(1999)、《尼采》(2000)、《瓦格纳》(2008)等。 序言作者 周国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等,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等,随感集《人与永恒》等,诗集《忧伤的情欲》,以及《人生哲思录》等,译有《尼采美学文选》、《尼采诗集》、《偶像的黄昏》等。
内容简介:
1889年,尼采突然神智失常。此前,他的哲学几乎完全被世人忽视;此后,他逐渐成为各类人争相膜拜的偶像。然而,对尼采思想的解读,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尼采当年曾有预见:“最重要的是,不要将我和不属于我的思想混为一体!”本书通过对尼采生平与著作的探究,揭示了尼采思想中固有的模糊与歧义,并对百年来人们对尼采作品的诸多误读进行了梳理。 坦纳的这本书作为通往尼采哲学的桥梁非常实用……简洁,不枯燥,不学究……这种简洁而又具有高度批评性的读物,将激起读者对酒神进行真正的哲学观照;在今天,人们对酒神自说自话,却忘了酒神首先应该是一个哲学家,而不是偶像或神。 ——《哲学教学》
目录:
第一章 尼采之形象 第二章 悲剧:诞生、死亡及复活 第三章 幻灭与隐退 第四章 道德及其不满 第五章 唯一不可或缺之事 第六章 预言 第七章 占据制高点 第八章 主人与奴隶 第九章 用锤子进行哲学思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