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的观念
作者简介:
陈卫星,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1988年被国家教委公派赴法国留学,师从法国当代传播学奠基人贝尔纳·米涅教授,在法国斯汤达大学获得信息传播学博士学位。曾任法国巴黎《欧中经贸》杂志主编。现在中国传媒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并担任中国传媒大学亚洲传媒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广播电视研究中心研究员,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在学术研究上致力于传播学理论、国际传播和媒介文化研究。发表作品上百万字,其代表作有:《传播的表象》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传播的观念》人民出版社2004年,《以传播的名义》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译著1部《世界传播与文化霸权》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2005年再版;编著3部《网络传播与社会发展》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年;《全球化背景下的广播电视》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年;《国际关系与全球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年。2005年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邀请赴欧洲担任国际传播客座教授。
内容简介:
传播学理论的力作
目录:
导论 上篇 知识的逻辑 第一章 社会机器化的畅想 1.人有人的用处 2.事物的状态是信息的尺度 3.传播如何控制社会 4.信息是如何度量的 5.信息在传播中生成 6.系统是信息的身份 7.系统是一种关系结构 8.悖论后面的传播系统 第二章 事实是经验的囚徒 1.媒介化是大众化的同谋 2.传播是社会关系的整合 3.社会心态的传播透视 4.说服程序的设计规范 5.传播是线性的因果关系 6.说什么意味着不说什么 7.如何设置传播程序 8.主观导向的客观求证 9.社会表象的经验描述 第三章 被结构的符号神话 1.传播是社会的交换 2.现代传播从语言开始 3.能指与所指的循环 4.符号的表意建构 5.平凡化的世俗神话 6.意义是符号的阐释 7.塑造主体的意识形态 8.传播是权力的眼睛 9.结构的封闭和开放 中篇 话语的界面 第四章 媒介领域的地形图 1.传播关系与媒介逻辑 2.传播符号的修辞策略 3.新闻事件的传播态势 4.新闻报道的真实效果 5.新闻采编的流程分析 6.新闻信息的场面调度 第五章 技术与社会的变奏 1.机器世界的思维 2.数字化存在的指南 3.网络传播的爆炸 4.人文生态的计算 5.技术铭文的社会读解 第六章 社会想像的催化剂 1.文化工业的生产意义 2.媒介话语的自恋情结 3.想像的无意识力量 4.意识社会化的见证 下篇 社会的反思 第七章 传播系统的自反性 1.理性建构与符号悖论 2.传播系统的结构属性 3.公共舆论的制度空间 4.信息构成与象征秩序 5.社会现代性的传播观 6.意识形态的社会博弈 第八章 现代化的传播思路 1.唯物主义的传播史观 2.传播理性与社会制度 3.社会传播的阐释意向 4.社会主体的结构分化 5.社会转型的传播伦理 6.新经济制度的传播观 7.市场竞争的传播定位 8.传播空间与公共空间 9.传播动力的社会分配 后记 主要参考文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