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历史在民间
作者简介:
梁晓声,作家,北京语言大学教授。祖籍山东荣城,1949年生于哈尔滨,197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代表作品有《郁闷的中国人》《中国生存启示录》《年轮》《浮城》《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等,至今仍坚持纸笔写作,创作1600余万字。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讲述历史同时针砭当下的时政作品。上半部分以时间为序,梁晓声回忆这个半个多世纪自己亲身参与或见证的“三反五反”、“大跃进”、“文革”、80年代后期等鲜为人知的敏感历史,以散文的笔法真实记录半个世纪名人高干、大小官员、各色商人、各等物的命运,用一个个在那个极端年代里的人物经历拼凑出来这个年代的大环境,他们是这个时代的政治牺牲品。融叙述与议论为一体,以个人命运反应大时代特征。以故事的方式剖析当今的中国现实,解读大国成长道路上的坎坷,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被隐藏的一段苦痛的历史,这段历史我们不该忘记,并且值得去反思。 下半部分关注日本与美国社会问题,从中寻找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法。是梁晓声近些年出游美日、法,从海外视角启发,并在世界范围内对国民性及历史进行思考的文章。 全书无论是回望过去,还是刻画当代,无不针砭时弊,一阵见血,无不寄寓着梁晓声对中国人、对中国的殷切希望。书稿既保持了以往的梁氏叙事文风,其中,部分文章采用了实验写法写杂文,借用多重隐喻进行“魔幻写作”,并穿越时空进行评论,以飨读者。
目录:
第一章 由女人见证之年代 20世纪 60年代前三年,是中国的灾荒之年,也是中国人的饥饿之年,更是逢此三年的绝大多数中国女性每忆心悸的艰苦岁月。从母亲怀中的女婴到老妪,几乎概难幸免。“文革”前,政治在中国,像在其他一切国家一样,主要是男人们的事。“文革”怂恿女性在政治中大显身手。 一、羡慕、嫉妒,但少见恨 / 002 二、饥饿年代的中国女人 / 035 三、政治乎,人欲乎? / 044 四、女人的神经比男人更敏感 / 056 五、她们如野生植物一般 / 080 第二章 畸胎之七十年代 港客在“贴”者们眼中都挺有钱。有钱,现今便仿佛属“高等华人”一类了。其实,他们除了比一般内地人有些许钱,究竟“高”在哪儿呢? 一、一个“逆袭”青年和他的青春期 / 102 二、“要是老婆归自己好,那土地就是归农民好” / 107 三、“贴树皮”是先富人群的捷径吗? / 114 第三章 光怪之八十年代 中国人碰到一起,总不免首先“吐槽”一通自己的工作,接着抱怨自己生活的那座城市、那个省,进而抱怨整个中国。许多人备感自己怀才不遇,备感自己的才智和能力受到压抑,备感活得窝囊委屈。 一、哪怕只有一丁点权力 / 124 二、我看深圳大时代 / 133 三、那个年代的敏感话题 / 146 四、空气弥漫着大国崛起的兴奋 / 154 第四章 贪婪之九十年代 在人的信仰和人的现实利益占有权之间架设桥梁,有如在教堂和国会之间铺展红地毯。人的价值观念取向的单一,无论精神的抑或物质的,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代人而言,都是原始的。 一、“官二代”是如何垮掉的?——中国高干备忘录 / 162 二、我们都曾跪下去过——三资企业备忘录 / 170 三、弄潮儿与蛮干者并存的中国——同代人备忘录 / 179 四、是夏娃,更是斯芬克斯——中国性爱启示录 / 219 第五章 日本是我们心灵上的钝刀 对于一个实际上拒绝历史反省的国家,我是既无好感也绝无信任感可言的。一个国家的反省意识无非体现于两方面——对国内行为的反省和对国际行为的反省。前一种反省的有无、迟早、真伪,决定一个国家自身文明进步的节奏;而后一种反省的有无、迟早、真伪,将带给周边国家安全或不安。 一、“僵尸”复活想的一定是复仇——关于德日的思考 / 228 二、轻重取决于日本——从小泉到安倍 / 234 三、我看日本人 / 239 第六章 到美国去? 美国人当然并非没有信仰。他们的信仰就是民主和法律。他们信仰民主与法律的坚定超过对一切宗教的信仰。此前提决定了这样一种美国现实——经过数代民主与法律教育的美国当代青年,头脑中的个人崇拜五花八门。有些是健康的,有些是不健康的,有些是病态的。 引子千万不要忘记你是中国人 / 254 一、比丑闻更丑的是围观者的幸灾乐祸 / 256 二、民主若失庄重,何异于“文革”之疯狂秀 / 261 三、民主与性 / 267 四、谁还崇拜这个高级“打工仔”? / 271 第七章 重新解释三个中国 我以我眼回顾历史,正观之,侧望之,于是,几乎可以得出一个特别自信的结论——所谓中国文化之相对具体的摇篮,不是中国的别的地方,尤其并不是许多中国人长期以来以为的中国的大都市。 一、狼狈的处境,怨不得世界险恶 / 278 二、小城与古镇能拯救中国文化吗? / 285 三、寻找城市最优良的气质 / 289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