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全传:呼兰河的女儿(修订版)
作者简介:
季红真,中国当代著名文学评论家、学者。1955年生于浙江丽水,先后毕业于吉林大学、北京大学,文学硕士,现为沈阳师范大学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教授。多年以来笔耕不辍,著有文学评论集《文明与愚昧的冲突》、作家传记《萧红全传:呼兰河的女儿》、文化随笔《人生的节气》等。获当代文学研究会颁发“1988年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奖”、首届“萧红研究奖”等奖项。
内容简介:
学者季红真半生累积、五十余万字,八十余张图片,还原一个立体、真实、完整的萧红! ====== 《萧红全传》是东北作家兼文学评论家季红真费时多年创作的一部全面记录萧红一生传奇经历的传记作品。 本书空间上以大视角从萧红出生的东北大地写起,纵向从北至南自萧红生长的黑龙江呼兰河畔写到她最后葬身的香港浅水湾旁,横向自西向东兼及萧红旅欧、旅日的经历;时间上梳理了萧红的家族历史直至萧红出生,更细致地考察了萧红每一阶段的情感与创作经历。作者通过不间断的实地考察、访谈和搜集资料,将萧红从意识形态的简单逻辑中剥离出来,努力从丰富的史料中爬梳、还原一个真实、全面、完整、立体的萧红。 她曾经三次到哈尔滨考察了几乎所有萧红早年生活的遗迹,走访了她的族亲与资料专家,有着感性的观察与翔实的资料基础,是迄今为止最为富于学理的萧红传记,也是一部植根于深厚历史文化土壤的作家传记。传记以《呼兰河的女儿》为副题,体现着以乡土与童年为作家创作源泉的学术理念。而作者那“女性作者的细致观察和越轨的笔致”,至今鲜有超越。 本次修订亦是作者在最新的研究成果基础上进行的,考证更为严谨,数据更为详细。 ========== ★ 季红真的《萧红全传》将萧红传记的撰写史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家)王信 ★ 季红真对萧红家族、身世、经历、创作等资料穷搜冥求、探源究委,真实生动呈现出其犹如划过夜空的流星般短暂而绚丽的生命光华,以及生活、作品、情感和心灵世界。——王培元 ★ 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伟大的作家,她那“女性作者的细致观察和越轨的笔致”,至今鲜有超越。《萧红全传》以翔实的资料和对萧红深切的理解,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伟大作家的今生今世。季红真的文学笔致和研究功力,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既在云端也在大地的萧红。风云际会的历史和鲜活的个人传奇就这样展现在我们面前。——(文学批评家)孟繁华 ★ 季红真是一位具有深厚理论修养和思辨能力的学者,这使得她的萧红研究具有独到的学术价值,她于十几年前出版的《萧红传》就广受好评,此后她一直致力于萧红研究的深度开掘,特别是在资料的搜集发现和文本的反复细读上颇有收获,而这一切学术努力都充分体现在她所撰写的关于萧红研究的新作《呼兰河的女儿》上,这部新作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萧红研究的学术空间。——贺绍俊 ★季红真的《萧红全传》以“呼兰河的女儿”为题,体现着以乡土与童年为作家创作源泉的学术理念。 她曾三次到哈尔滨考察了几乎所有萧红早年生活的遗迹,走访了她的族亲与资料专家,有着感性的观察与翔实的资料基础,是迄今为止最为富于学理的萧红传记,也是一部根植于深厚历史文化土壤的作家传记。——张志忠
目录:
序言:错动历史中的文学飞翔 1 第 一 章 富饶的北国边陲小城 1 第 二 章 乡绅地主之家 13 第 三 章 顽童生涯 23 第 四 章 祖母死了之后 37 第 五 章 母亲之死与继母过门 46 第 六 章 觉醒的少女时代 56 第 七 章 升学风波 67 第 八 章 进入现代大都市 78 第 九 章 投身学生爱国运动 91 第 十 章 祖父死了以后 103 第 十 一 章 出走北平求学 110 第 十 二 章 再次出走北平 120 第 十 三 章 软禁与逃脱 126 第 十 四 章 陷落东兴顺 136 第 十 五 章 投书裴馨园 153 第 十 六 章 热恋萧军 160 第 十 七 章 逃出囚笼 174 第 十 八 章 “生产的刑罚” 182 第 十 九 章 落脚欧罗巴 189 第 二 十 章 筑巢商市街 198 第二十一章 走上左翼文艺之路 208 第二十二章 爱情的烦恼 224 目 录 第二十三章 逃离“满洲国” 230 第二十四章 驻足青岛 241 第二十五章 初到上海 253 第二十六章 进入上海文坛 270 第二十七章 在鲁迅夫妇身边 282 第二十八章 爱情的“苦杯” 299 第二十九章 躲到东京 310 第 三 十 章 重回上海 336 第三十一章 最后的北平之行 347 第三十二章 “八一三”前后 360 第三十三章 暂居武汉 376 第三十四章 临汾:两萧分手 395 第三十五章 西安:情结端木蕻良 408 第三十六章 退回武汉 423 第三十七章 奔逃重庆 443 第三十八章 栖身北碚 457 第三十九章 避居香港 470 第 四 十 章 情系呼兰 484 第四十一章 在战火中挣扎 500 第四十二章 与蓝天碧海永处 512 后记 521 主要参考书目 523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