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

中华书局

负暄三话

作者取晒太阳时闲话之义,于八十年代前期著文,写三十年代前期以北京大学为中心的旧人旧事,得章太炎、黄晦闻等六十余篇,集为《负暄琐话》,于1986年出版。用意是记可传之人、可感之事和可念之情。作者说“是当作诗

孟子

孟子,ISBN:9787101052725,作者:万丽华、蓝旭

礼俗仪式与先秦诗歌演变

本书从仪式文化角度研究先秦诗歌的形态、产生、演变等问题,综合运用各种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研究材料涉及先秦诗歌研究文献、出土文献及传统研究视野之外的诗学材料,体现了大文学研究理念,揭示了先秦时期诗的内涵

黄侃手批白文十三经(上.下)

《十三经》白文断句,系黄侃先生手稿。侃字季刚,湖北鄿春人,是近代著名文字、音韻、训诂学家。他对于先秦古籍如《周易》、《尚书》、《毛诗》、《三禮》、《儀禮》、《禮记》)《三傅》(《秦秋左氏傅》、《公羊傅

红楼识小录

《红楼识小录》,堪称一部“红楼博物学”。红学家邓云乡先生从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小物说起,将因年深岁改,今人已难考实的许多事物加以描述,仿若一座别致的博物馆。作者以小识大,汇释难懂之物、费解之事,包含经

拾遗记校注

《拾遗记》记载了上起上古伏羲,下至西晋末年的丰富而神奇诡怪的传说、故事,兼有志怪和杂录两类,因其成书较晚,已将之前许多神话传说的零星记载,铺衍成了情节婉转、辞藻华美的故事,如皇娥、赵高的故事等。其文采

鲁迅与北京风土

以《鲁迅日记》为经,以风土景物为纬, 一个人与一座城:细节还原鲁迅身后的民国北京 民俗学家邓云乡先生以《鲁迅日记》为纲,从风土、生活的角度记录了鲁迅在北京生活时期的真实情况,如鲁迅先生经常去的琉璃厂的面

药窗诗话

2003年,吴藕汀曾说:“我的一生十八个字:读史、填词、看戏、学画、玩印、吃酒、打牌、养猫、猜谜。”这十八个字,也是《药窗诗话》的内容。《药窗诗话》始创于1971年,文字多写在香烟壳子、传单、包装纸、废纸的背面

陶渊明的遗产

本书是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山东省作协主席张炜的最新文化专著。张炜的作品一向以对人性的深入思考、对现代和物质主义的反思、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为核心问题,受到读者和文学评论界的持续关注。本书是他对传统文化发掘

魂兮归来·听杨雨讲屈原

《魂兮归来:听杨雨讲屈原》依作者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所做讲座的讲稿整理润色而成。全书共分十五讲,详细讲述了作为浪漫文学始祖、爱国思想先驱、香草美人情意、正道直行精神代表的屈原的一生。同时,作者进一

中国诗歌传统及文本研究

本书收入陈尚君、葛晓音、蒋寅等来自美国、德国、日本、新加坡和海峡两岸的15位著名学者关于中国诗歌研究的专题论文,从诗歌文本出发,通过文本细读或宏观研究,用现代学术思辨多角度地总结、阐释和发掘古人诗歌创作

花随人圣庵摭忆

《花随人圣庵摭忆》为民国时期出版的一部笔记资料,原稿最初连载于《中央时事周报》,续刊于《学海》,起迄于1934年至1937年8月。积时既久,汇成巨帙。该书出于福建侯官(今福州)黄濬之手,素被学界所重视。 有关《

重刊洛阳伽蓝记 山涛论

《重刊洛阳伽蓝记》系作者受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合本子注”之说启发,重别《洛阳伽蓝记》正文和子注,并校订《洛阳伽蓝记》的讹脱衍倒。是诸多《洛阳伽蓝记》整理本中较有特色的一种。此书完成于上世纪40年代,陈寅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