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明代谚语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陈寅恪的最后20年

本书根据大量档案文献和第一手的采访资料,详尽描绘了陈寅恪生命最后二十年的坎坷经历,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史实。本书为读者打开了一段尘封的历史,从陈寅恪的生存状态和人际交往入手,探索了他的内心世界,并以此

给青年艺术家的信

“如果我们的生活被塞满了,我们还有空间给美吗?如果我们的心灵没有空闻,美如何进来呢?”作者在这里想给青年艺术家传达的是,使一个人走向艺术的,不是严肃的训练,而是一些身体深处挥之不去的感觉记忆。作者重视的

猎人们

这本书虽是散文随笔集,但也可以视为小说家“都市人类学”式的台湾社会“畸零族群”观察,只是凝视对象从人转移到了猫,作家用情更深,在她自己的人生与时间中的刻凿痕迹也就越深。在这本书的九篇作品中,作家述写自己与

宽宽信箱与出埃及记

本书接续((创世记:传说与译注》,也分上下编。上编研究《圣经》与文学翻译,包括西方解经学传统、中文旧译的舛误类型或"病理机制",并以下编《出埃及记》为例详细说明。《圣经》之外,还讨论一组古希腊、罗马和欧洲

中国早期古典诗歌的生成

《中国早期古典诗歌的生成》展现了文学研究不那么可爱的一个方面:研究诗歌的内在运作机制,以及它的断片是如何被挑出来,组合为一个美丽的整体。……“西方”学者和东亚学者有一个根深蒂固的习惯,也即将文本当作其创作

一池疏影落寒花

本书是一部文化随笔集,主要关于诗词与音乐.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古典音乐代表了西方文化的精髓,将古诗与古乐结合在一起,是作者浸淫在东西方古典文化相互贯通的结果,也是作者将自身的感受转化为文字的结果。诗

怎样读书

同一本书,懂得方法的人读了,可以获得智识,应付环境;反之,不懂方法的人,读了却一无所得,反博得“书呆子”的绰号。本书把国内闻名的学者教授所发表的关于他们本人的读书经验汇集起来,以之供读书青年的参考。

文学史微观察

本书是作者最新的写作结集。他有感于现当代文学史的书写过分关注对作家作品给予何种评价上,而兴趣不在深细地考察文学史的各种情状。无论是早年以革命与否判断作家好坏,还是新时期以来从艺术成就方面鉴定作家优劣,

双典批判

影响中国世道人心的书,不是政治、哲学、历史经典,也不是从西方翻译过来的各种经典,而是《水浒传》和《三国演义》这两部文学经典。它进入中华民族的潜意识,构成中华民族深层的文化心理,成为中华民族性格的一部分

我也有一个梦想

本书通过精彩动人的故事,展示了美国种族问题相关联的,社会意识和法律演进史。介绍了在契约社会里,立法的民众基础,法律对人性的思考,法律的变化与社会理趟的关系等问题。通过作者的叙述,读者能够看到,在法治国

文章修养

《文章修养》是唐弢先生“二十七岁时写的一本小册子”,当时即定位于“作为青年们的课外读物”。上编六章,漫谈文字知识和演变经过,从文字到文章,从文章到文学,从古文到白话文,基本上是偏于史的叙述;下编八章,专谈

扫起落叶好过冬

这本书分成五辑:第一辑是美国的历史故事;第二辑是有关法制国家立法规则的故事;第三辑是就一些具体的案例来讲述有关司法过程的故事;第四辑主要通过修道士、苦修院和奥斯威辛集中营的故事诉说“不宽容”的恶果;第五

日本四季

作者以春、夏、秋、冬为经,以她亲身参与或亲自体会的每一季中的重要行事为纬,深入浅出地细说日本全年的习俗风情,同时用冷静的眼观察异乡,看到日本人的众多缺点和偏失,看到更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尤其是日本的学校

一路走来一路读 (增补本)

本书分为“走路”与“读书”两个部分。作者旅居美国,延续自己一贯的风格,在不断的阅读和造访一个个城市、小镇时,信手拈来发人深省的故事。——“我们随着美国思想开拓者的足迹,在朴素的土地上行走,阅读他们留下的纸页

看诗不分明

作者在《新民晚报•夜光杯》开专栏“看诗不分明”。“不分明”取自《子夜歌四十二首》里“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字里行间弥漫着江南的烟水气。作者认为,人生在世,黑白要分明、爱憎要奉命,赏罚要分明,但看诗可以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