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雪泥爪印

“苗老汉聊天”是作者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小品随笔自选集。 本是为其中之“雪泥爪印”,是作者在大江南北、欧美澳非留下的脚印,把游历见闻、所思所想,随笔记下,或浮想联翩,遨游于现实与历史之间;或忆景怀人,记游

八道湾十一号

本书以鲁迅、周作人在北京的寓所——北京市西城区八道湾十一号为空间线索,以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跨度为经,将周氏兄弟的私人生活轨迹和中国文化、社会、政治变迁的重大事件熔为一体,从新的角度呈现了对这两位文化巨人

中国“诗史”传统

本书从《本事诗》开始,往下搜罗了两宋到明清重要的“诗史”论述,完整地勾画出中国文学批评史与“言志”的抒情传统并立的另一个以“诗史”标目的纪实传统。全书征引文献丰富,分析透彻,在对《本事诗》、明代复古诗论及清

半生书缘

作为20世纪80年代第一批到大陆走访的旅美作家,作者李黎女士和老一辈作家、学者的交往结缘的机会,乃是他人企望不及的。当年她在范用先生的引导下,一一拜访过茅盾、丁玲、巴金、沈从文、黄永玉、艾青、钱锺书、杨绛

青春之歌(郑鸿生作品)

本书描述1970年代台湾的左翼青年,因为追求个人自由与思想解放结合,并豪气十足地冲撞了当时的党国体制,终而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也改变了自己人生的历程。 这群年轻人原本分处各地,一场高中生的南北串联把他们趣味

作为问题的八十年代

作者王尧系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评论家。本书是其评论文章结集。回首80年代,文学的影响力之大,似乎一时无两。文学以其敏锐的表现力和易于传播性,发挥了远远超出其自身审美功能的作用。王尧论述的着眼点在文学

西绪福斯神话

西绪福斯受到神的惩罚,他要把一块巨石推上山顶,但石头因自身的重量又滚下山去,他要下山重新推巨石上山,如此周而复始。加缪认为西绪福斯是个荒诞的英雄,他以整个身心致力于一种看似没有效果的事业,但他对生命的

盛唐诗

宇文所安的代表作(英文版初版于1980年),《初唐诗》的姊妹篇,从文学史的角度研究盛唐。作为一个汉学家,宇文本书的立论颇为新颖大胆,质疑乃至否定了许多习见的、传统的观点,比如李白杜甫并非盛唐诗的典型(王维

欧洲文明的进程;对话欧洲

我在少年时期,即有一种印象,欧洲是个很小又很远的地方。法国诗人瓦莱里曾叹惜说:“欧洲只不过是欧亚大陆的一块小海角呵!”然而这“海角”十分美丽而富饶,是一片生长着鲜花绿草的花园。尤其在精神领域里,这“海角”从

依然如旧的月色

本小书里陈放着一些自以为比较随意 或论旨不那么学术化的文字 大多数篇章,写作时并没有认真的计划 更缺乏整体的谋篇布局,或仅是一些内心的感受 而其中的许多想法 当时就没有去深思,事后也没有去反思 尽管自以为书

庄子纂笺

《庄子》一书为中国古籍中一部人人必读之书,但需学有根柢,才能读通此书。钱穆先生是书除郭象注外,详采古今各家注,凡逾一百五十家,斟酌选择,调和决夺,得一妥适之正解。全部《庄子》一字一句,无不操心,且上下

革命·启蒙·抒情

《革命·启蒙·抒情》采访三十二位大陆、香港及日本、韩国、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捷克的知名学者,展现出新异而多元的学术视野。学人或孜孜不倦探寻着文本世界,或在灵魂深处闹着革命,既勇于向残缺的文学史提出挑

王瑶先生百年诞辰纪念论文集

2014年5月7日是王瑶先生百年诞辰,本书即为纪念其诞辰的纪念论文集。收录王瑶及门弟子以及现代文学研究者共39人的39篇学术论文。集中作者阵容强大,多为相关问题研究专家,且是不同时期研究类型与风格的代表性人物。

隐匿的现场

《隐匿的现场》内容简介:记得是2003年8月的一个下午,我在三联书店楼下徘徊着深呼吸了很久,才鼓足勇气上了二楼,到周刊编辑部去接受面试。面试官是李鸿谷,传说中的“李大人”。虽然得到了实习机会,还是被他用那句“

渐行渐远渐无书

作者是知名的伦理学者,是三联版《沉思录》的译者。近年来先后在《南方周末》、《新京报》、《SOHO小报》等报刊上开辟专栏,本书精选了其中关涉文化与历史的文章,辑成一册,代表了作者近期对历史与现实、文化与学术